- 优秀校友
【战“疫”天使(叁十叁)】陈英翔——“执笔传战报,护患保安康”
武汉是一座于不期之中成为英雄的城市。东湖之水清兮,照见一座江城。江汉关的钟声响起召唤,是你们万里赴戎机,救武汉于风波。
陈英翔,我校2014届成年免费A级毛片无码业优秀毕业生,中共党员,曾担任班级班长,校田径队队长,曾获校叁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现就职于成年免费A级毛片无码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委员,哈医大一院第二批、黑龙江省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疫情发展初期,陈英翔通过新闻关注到武汉被感染的患者在不断增多,作为一名临床一线护士,深知此时的医护人员是战胜新冠病毒的中坚力量。随着形势的发展,全国确诊人数让人震惊,防护物资紧张、医护人员不足、百姓对病毒的认识程度不够,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的他,虽然面对未知的病毒也充满恐惧,但想要到前线冲锋陷阵的信念却越发强烈,也更加坚信自己的责任使命。首批同事踏上荆楚大地开始救治任务后,陈英翔便积极与熟悉的“战友”联络,主动询问武汉新冠患者的救治和病人情况,冲锋的意念不断升温,一心只想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护理患者,守卫生命。
“心中有光,何惧山高水长。”按照省里的要求,从大年初二开始,全省医护工作者停止休假返回工作岗位,陈英翔第一时间从老家赶回哈市,根据科室安排,随时待命,保证半小时内能够来到科室参与工作。半个月后,随着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攀升,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前期主动和首批医疗队同事了解到具体工作内容,陈英翔认识到自己能够在武汉为救治工作贡献力量。所以,在得知医院即将组队的消息后,他迅速向领导请缨,希望能够前往武汉参与新冠患者的护理工作,最终成功随队来到疫情防控最严峻的城市。
“既然我是一根火柴,就让我在日落时划亮。”在2月13日深夜到达武汉后,第二天即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因为陈英翔有在宣传科的工作经历,他成为了一名临时宣传员,接到任务后他深感责任重大,他要尽自己的全力把队员在工作中的辛劳和拯救生命的奋力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让更多人了解医护人员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挖掘一线救治工作案例,第一时间弘扬正能量。同时,根据队员记录的各种抗疫日记,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经过他们的努力,在武汉期间,共完成医疗队各类原创报道100余篇,获得媒体转发500余次。在宣传工作中,陈英翔尽心尽责,认真审阅每一篇稿件,主动向领导请示,做到正确把关、及时整理,用镜头记录医护人员挥洒的每一滴汗水,记录着患者回报的每一个微笑,用纸、笔、文字讲述着、镌刻着战友的辛苦付出。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在护理工作中,陈英翔努力克服护目镜起雾看不清、双层手套触觉减弱的难点,每天背着满身大汗脱下防护服。医疗队千里驰援,逆行南下,奔赴抗“疫”第一线,陈英翔也曾心怀踯躅,未曾告诉年迈的父母毅然转身,但他怀揣着对祖国最深切的爱,怀揣着对人民最炙热的感情,坚守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践行着白衣披身的誓言,毅然冲向战场。在武汉的47个日日夜夜,道不尽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念,但来不及表露一丝丝的感情,便要投身到工作中,房间灯灭的最晚,而曙光初照,他又起身,再次投入其中。陈英翔要见证的是英雄的足迹,记录着奇迹的发生,将瞬间变成永恒。
“我想等灾难结束,穿越人海去拥抱我爱的人。”2019年11月,陈英翔的父亲在家劳作,不明原因出现了左腿剧烈疼痛,很快便来到陈英翔所在的医院,经过检查明确是年轻时脊柱受压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疼痛。虽然,父亲的病情不重,花费也不多,但陈英翔的妈妈是个传统的家长,有时会抑制不住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结果爸爸的情绪也跟着受到影响。这件事之后,他变得小心翼翼,也重新思考了一下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疫情爆发的初期,陈英翔担心他们过度牵挂,每天都主动和父母报平安。但是,心中想要去武汉守护患者生命的信念却难以掩饰,在确定驰援武汉时,他没有告知父母,只是像往常一样报平安,心里却最怕他们问:儿子,今天上班了?因为在武汉陈英翔每天按小时上班,不看星期几,也不分几点钟。直到有一天,妈妈像往常一样无微不至的叮嘱他。终于,陈英翔忍不住告诉妈妈他在武汉支援的事情,妈妈先是低声不语,随后便鼓励他说:“儿子,你是我的骄傲,我和你爸爸支持你,期待你平安归来。”接下来的每一天妈妈都会给陈英翔发来微信。3月19日的微信聊天,却让他暗自流泪,妈妈用48秒的语音为他唱了一首《祝你平安》,随后说出了平时羞于说出口的一句话:儿子,妈妈想你了……陈英翔终于抑制不住对父母的思念,泪流满面!
我们在唐诗里相见又惜别,烟花叁月,故人西辞黄鹤楼。我们在一千年以后相见又惜别,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来不及与子偕行。樱花有意,曲水流觞。大恩不言,来日方长。我们将再会,相约武汉,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