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程——护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圆满结束
金秋九月,2020级新生如期而至,为了帮助“萌新”们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完美转变,帮助同学们尽快进入状态,2020年9月8日—9月16日,护理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新生入学系列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周郁秋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琳琳教授、吕雨梅副教授、实验中心主任王玉莉老师、教工党支部书记吴彬彬老师以及研叁学生代表张思宇等做专题演讲,旨在通过名师及优秀学生代表的指导,引导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树立学术理想,启发大家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独特竞争优势,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博士生导师周郁秋教授在做讲座《对于读研——一个导师所能想到的》
周郁秋教授分别以《对于读研——一个导师所能想到的》和《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研究生》为题,引经据典、结合身边实例,为同学们讲述了生动且深刻的一课。首先,周教授提到:读书要先立人。自古以来,立人明德、修身正己皆被诸位名家巨匠列为自己终生都要秉持的行为准则,做科研更是如此,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事风格,间接决定了他所能得到的成就。其次,周教授引用胡适先生的事迹,教导同学们要培养“独立”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树立自由自主的人格,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第叁,周教授则引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谈到的叁大境界告诉我们:科研之路,第一境界便是要立志,树立远大理想,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第二境界便是在寻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路上,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便是科研中应有的锲而不舍的坚毅和执着;第叁境界便是经历了日夜迷茫,多次周折与磨练后的豁达与升华。最后,周教授总结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有努力求学的工匠精神,更要有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还要有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科研是枯燥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受了打磨,成果必将丰硕。周教授的演讲开启了同学们的研究生生涯的新篇章,用博学、笃行、理想、坚韧、收获筑起千帆、指引航道,引领同学们不断前行。
硕士生导师张琳琳教授在做讲座《如何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苍产蝉辫;
张琳琳教授以《如何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为主题,对研究生叁年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应达成的目标进行了系统讲解,详细讲述了研究生每学年各应有怎样的进展以及科研课题如何完成等问题,以此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完整的学习体系。张教授重点讲述了研究生培养的“百、十、二、叁计划”,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科研之路有了清晰的认知。同时,张教授也强调,研究生的科研任务从来不是轻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都与同学们最终的成果息息相关,务必要认真对待,谨慎执行。张教授的演讲无疑为同学们绘制了一副精美且脉络清晰的领航图,指引“水手”们顺利前行。
硕士生导师吕雨梅副教授(左一)在做讲座《如何与研究生导师有效沟通》
吕雨梅副教授以《如何与研究生导师有效沟通》为题,分别从生活中如何与导师沟通、科研中如何与导师沟通、科研中如何与研究对象沟通等方面进行讲述,讲述过程中与同学们亲切互动交流,用有趣生动的沟通实例为同学们传授很多实用沟通技巧,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诠释沟通的艺术,如同给这艘前行的巨轮加入了润滑剂,让它在今后的航行中更加顺利,从而向更远更光明的目标驶去。
护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王玉莉高级实验师在做讲座
王玉莉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规范使用实验室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同学们进入实验室顺利进行各项实验打下坚实基础。王老师讲到,规范使用实验室应做到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保护实验用具安全、保护实验室安全以及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王老师着重强调,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举止,亦是为他人创造便利,所以正确规范使用实验室是每位同学的责任,保护实验室安全更是每位同学应该履行的义务,每一位同学都应深化“人人有责”的意识,并且切实执行起来。
吴彬彬老师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题,不仅详解了入党流程,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共产党员,不仅要从行为上规范自己,起到带头作用,还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宗旨、精神,形成真正的信仰。
张思宇学姐通过线上演讲的方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要珍惜这宝贵的叁年,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全方位发展自己,多角度精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研究生新生入学培训已圆满结束,老师和学长为同学们提供了明确的人生指引,并给予厚望。时代在进步,对于求学的追求也从未止步,新时代的研究生,继承着前辈们的优秀传统,必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他们就是翻滚的后浪,正不断奔涌向前。“后浪”必将担起使命感与责任感,勇敢前行,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
启程的笛声响起,现在就出发!